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蕭邦

Eugène Delacroix, Chopin, 1838, the Luvre

對照蕭邦本人的塑像與相片,這是我個人認為畫得最好的一張,畫這張畫像時他約莫28歲左右。與本尊的形貌難免有些誤差,顏色混濁暗沉,其實嚇到不少小孩,神態卻很生動,幾乎就是他的音樂、他的人。

蕭邦在我家的地位像神。

這個不理性的起因是我爸,阿爸熱愛著蕭邦的音樂,我想,阿爸應該也喜歡蕭邦那個「人」吧,無論如何,「波蘭孤兒」這個悲悽的情調,似乎頗合阿爸的胃口,阿爸總說,波蘭多虧有兩個人,才沒在這個世界上滅亡,其一是居禮夫人,其二就是蕭邦。

小時候,打從有記憶開始,家裡的錄音機放的若不是我的音樂故事錄音帶,十有八九成都是蕭邦,常是他的夜曲。蕭邦、蕭邦、蕭邦,沒天沒日地瀰漫著蕭邦,連我會哼的第一首歌都是蕭邦,蕭邦夜曲的1號和2號,到現在都還常是我夢中的背景音樂,好像我上輩子就認識他了,可怕呀可怕。阿爸甚至還興沖沖地買了蕭邦的敘事曲、夜曲、華爾滋等樂譜,期待吾家三姊弟有朝一日能彈出蕭邦大師無與倫比的美妙曲調。

對我來說,蕭邦不過是自幼被強迫收聽得過濫的通俗旋律,是被無限吹捧至氾濫成災的「咻-碰」討厭鬼,是童年時代的我憤恨得咬牙切齒的音樂天才。哼,天才!我最不屑這些東西了,嗟!要說我心胸狹窄嫉妒成性斤斤計較的儘管來吧,反正我對被放在教科書和勵志叢書上的「痿」人都沒什麼好感,天才更令人生厭,因為我不是天才啊!什麼莫札特貝多芬蕭邦李斯特的,都去呷賽啦!都是這群「天上掉下來的蠢材」害我們生活得那麼辛苦,凡事都要向他們看齊,連欣賞音樂的審美觀都要以這些龜仙人為尊,真是夠了!我國中時喜歡布拉姆斯,阿爸說他很無聊;聽個舒曼的狂歡節,慘遭批評「沒有旋律感」;大魔神華格納的指環「真是可怕的音樂」,反正當我阿爸發表他對音樂的高見時,趕緊抬出「蕭邦」才是王道,「蕭邦」是真理,鋼琴之神唯有「蕭邦」啦!

當然我阿爸喜歡的不只有蕭邦一人啦,還有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約翰史特勞斯(不是理查)等等,但是阿爸特別愛「刻苦」、「悲情」、「堅忍不拔」,所以...唉。(我從前對貝多芬的音樂也很感冒,大概跟童年時代被強迫收聽有點關係吧。)

從前烏鴉妹的長笛老師說,蕭邦的音樂旋律雖然容易入耳,但是,可能要等年紀大一點、有過戀愛經驗(?)才能夠領略他音樂的美感...

老師,要不要乾脆把戀愛經驗改成性經驗算了?(真沒禮貌,自毆,神啊我汙穢了...)

好啦,我承認我是叛逆又龜毛的女兒。我其實不否認蕭邦的音樂真的很美妙,我自己也愛聽,尤其是近幾年,在工作疲憊的時候聆聽,感覺非常好,蕭邦的音樂很精巧、輕盈、幽遠,童年時代聽爛了的夜曲,此時因為熟稔,居然像泉水一樣滋潤著乾枯的心靈,就像靈魂的鎮靜劑一樣,徬徨無助沒有安全感的時候,聽蕭邦最讚了。說來也奇怪,少女時代的我對他這麼厭煩,卻在就職後將他CD化的作品一張張地入手。四年前剛接手行政職務時,是挫折感最大的時候,某日參加完一個長途跋涉的疲勞轟炸研習,整個人累得要四分五裂了,卻還要從楊梅趕往台北上研究所的課(已經遲到了!),因為心急、焦慮,坐在冷氣超強的客運上流淚的我,滿腦子只想聽蕭邦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我把CD從皮包裡頭挖出來,按下播放鍵,聽了一遍又一遍,好像是要利用那激昂的敲擊琴鍵的聲音為狂暴的情緒打麻醉劑一般...現在想想,其實我從來並不真的討厭他,我猜,覺得他討厭,或許只是很單純的...妒忌?妒忌他的天份、他的成就和他的好人緣,這世界上愛蕭邦的人何其多,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在生前與身後都還這麼受人景仰與愛戴?蕭邦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成名了,在他年紀輕輕客死異鄉後,研究他的出版品、錄音作品也從來沒斷絕過,各大版本不斷推陳出新,簡直像明星一樣,還有哪個音樂家能有此殊榮?既有學術地位又受到世界性的喜愛,還有誰呢?貓王嗎?約翰藍儂嗎?還是瑪丹娜?比起蕭邦,上述三者的持久性有他厲害嗎?我除了讚嘆以外還能如何呢?把他當對手只會把自己氣死而已。

前些時候給小股東上課時介紹到蕭邦,因為對他真的很熟悉,好像他就是我的鄰家大哥,話匣子一開竟停不下來,滔滔不絕,彷彿我真的認識他似的,學生的反應也很熱絡,直到我秀出蕭邦在1849年拍攝的相片時:
 
Photo by Louis-Auguste Bisson, 1849

蕭邦本人的相片,1849年以柯羅酊濕版法拍攝。沒錯,同年他就過世了,想必他此時無論生理與心理狀態都已經很差了,不過,看他皺著眉頭、滿臉不高興的樣子,我忍不住好奇地想:1840年代的攝影技術仍然很原始,底片得連續曝光20分鐘才能成像,想必蕭邦為了照這張相片保持不動苦苦坐了20多分鐘(那真是很不舒服的事),烏煙瘴氣的不爽情緒全寫在臉上了。還有,蕭邦的照片其實還有另一張,是1847年以銀版攝影法拍攝,想想攝影術不過從1839年開始取得專利,也並不普及,蕭邦卻在10年內就拍了2張照片,還用了2種攝影方式,以此看來,他也真是時髦呢。

小朋友居然嘻嘻哈哈哄鬧了起來:哈哈哈!豬哥亮的髮型!」
一頭的學生不甘示弱地回嘴:什麼豬哥亮!是石內卜教授啦!」
吐血的說法是:天啊,蕭邦本人好醜喔!課本上的畫像比較帥!」
還有一派說:得了吧,妳們這些女生,課本上那個分明娘到爆!」

豬哥亮和飾演石內卜的Alan Rickman,像與不像...見仁見智啦~其實不論是Alan Rickman、還是豬哥亮,我都還挺喜歡的呢。

老師我心裡頭有點流淚的感咭...什麼啊,豬哥亮...石內卜...醜...這張相片...分明讓我內心一整個很有愛好不好 ~~~ 我實在不好意思說,當我把這張相片在電腦上點開的時候(原圖尺寸很大),和照片裡的蕭邦四目相對,熊熊被他「颯」到,一瞬間被激發起「母性」,湧起了很想好好照顧他的情緒...

Ary Scheffer, Chopin, 1847, Dordrecht Museum

最常被教科書使用的蕭邦官方畫像,由德拉克洛瓦的對手荷蘭畫家Ary Scheffer所繪,小女生很愛這一張(歷年都不乏有美眉對著這張相片嘆氣說「好帥」的。對照上面的照片,可以發現畫家稍微美化了蕭邦的眼睛、鼻子和嘴,不過,他在1847年拍的相片裡的形貌與這張畫像相差並不太遠。也許,從1847年到1849年,蕭邦其實暴瘦得很厲害呢?

聽說蕭邦生前就是這樣「騙」他的朋友們來照顧他的,連他自己都不諱言地說:「我就像顆毒菇,看起來可以吃,實際上是有毒的,如果你不小心誤摘並且食用了這顆毒菇,那並不是我的錯...」

Wilhelm August Rieder, Franz Schubert, 1875

另一朵菇。沒錯,法蘭茲·舒伯特的綽號就叫做「小蘑菇」,起因於他的大頭和矮胖的身材。舒伯特的身高只有157公分,蕭邦約有170多公分左右,我想蕭邦並不認識舒伯特,不過,他們兩個若站在一起不就像洋菇和金針菇的組合嗎?

...菲德列克,我相信你和矮冬瓜法蘭茲(不是李斯特)說不定可以當朋友喔。德文藝術歌曲,我聽來聽去無論如何都還是最喜歡矮冬瓜法蘭茲的歌,就像鋼琴獨奏曲我無論怎麼樣仍然比較愛你一樣,我聽了拉赫曼尼諾夫、葛利格、拉威爾、德布西、舒曼、蕭士塔高維奇、格拉納多斯、阿爾班尼士...沒有一個能在我夜半的夢裡取代蕭邦夜曲的位置,還是說,我被阿爸洗腦洗得真徹底啊?(也許該好好請教阿母,她懷我的時候家裡是不是鎮日放著蕭邦夜曲呀?)

蕭邦的翻模鑄銅左手。由此可見他的手長得真...漂亮。一般男生的手常見賁起的筋脈和充滿稜角的關節線條在他的手上都不甚明顯。不過,我很好奇,灌鑄這支手的時候他是幾歲呢?

話說小朋友對蕭邦的反應倒也有趣,我意外發現今年六年級的學生們對蕭邦迴響頗為熱烈,雖然許多學生在上課時譏笑蕭邦醜、像豬哥亮,下課後卻十分主動地擠到電腦前要看「蕭邦的照片」,有個男孩子靦腆地告訴我:「雖然李斯特長得比較帥,但是我比較喜歡蕭邦。」小女生感興趣的是蕭邦的手,因為「修長的手指頭看起來很漂亮」,還有一個女孩感性地輕嘆一聲道:「音樂家的手果然就是要長成這樣啊!」(幾乎可以看見她身邊開滿飄浮小花了),我則是在一旁努力憋笑,肚子都要抽筋了。

蕭邦過世的時候製作的石膏翻模塑像。對照上一張臭著臉的相片,塑像的臉孔顯得很安詳。或許,拋下了破敗的肉身後,他終於真正感到如釋重負了吧?

還有學生對蕭邦的石膏翻模「遺容」感興趣,某個堪稱「理性」的男孩一本正經地對我說:「我猜,其實蕭邦脾氣滿壞的。」
「哦,為什麼你會這樣想呢?」
「因為他好瘦,明明是男生,脖子卻好細喔!一定是愛生氣才會消化不良...」

...又是另一個會令人摔倒的答案,孩子,資料上都說過他身體不好,有「宿疾」啊!不過...算了,根據記載,蕭邦脾氣不太好是真的,試想一個從小大病小病不斷的人,脾氣怎麼會好呢?我甚至無聊地想像,說不定他和喬治桑分手的主因,是不是因為喬治桑太愛抽菸了?我不是白賊亂講喔,本山人身體算是健壯,獨獨氣管不太爭氣,天氣轉變劇烈的時候,上呼吸道常常作怪,最常見的是咳嗽,自小我就是「酷酷嫂俱樂部」的定期會員,最高紀錄曾經連著9個多月長期咳嗽,因此,我對癮君子實在頗頭痛,尤其感冒的時候,煙味常常引發氣管敏感,接著就會難以控制的瘋狂咳嗽,真是要命。偶爾咳一下的我尚是如此,試想從小患有肺結核、是「酷酷嫂俱樂部」VIP級鑽石卡會員的蕭邦,和愛抽菸的喬治桑共處在沒有空調的房間裡...他們能維持將近10年的情誼還真是...了不起,因此,可以猜想蕭邦也不是全然地自我中心...

有時間的話,也許是該把阿爸買的蕭邦樂譜拿出來練練了吧。我並不是音樂本科系的學生,卻因緣際會地成為了音樂老師,想來也是神奇的事,或許,童年時代迴旋不斷的蕭邦的樂曲,是組成今天的我靈魂中某塊結構的素材呢,是的,在經過幾年頑固地抗拒後,或許,現在,是正式與他和解的時候...

Caron的「夜曲」,據說就是為了向蕭邦致敬所作。沒錯,就是我先前很哈的、有「會動的月亮」的那個網頁。年假時,我終於聞到了Nocturnes的味道,涼涼的、很幽靜的氣味。烏鴉妹直說這個味道很適合我用,我要使用她卻會有些慚愧,這麼美好的香味,擦在肉滾滾的身體上是否太浪費了呢?

我喜歡的蕭邦的曲子如下: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B小調鋼琴奏鳴曲》:這一套曲子最有名的是第3樂章《送葬進行曲》,但是我最喜歡、也是最常聽的曲子是第1和第2樂章,個人比較喜歡激烈、狂暴的曲風,聽起來頗振奮,適合無邊沉溺時聆聽,我個人喜歡海倫·葛莉茉的版本,不為什麼,可能是她的琴聲陪伴我走過四年前那個艱困的時刻吧。

Ballade No. 1 in G minor , op.23 《敘事曲第1號》:我的第1首「上機操作」的蕭邦樂曲,以本人三腳貓的鋼琴技術,這首曲子從來沒真正練完過,現今擁有的錄音室版本分別魯賓斯坦和阿胥肯納吉演奏,不過,我和阿爸一樣偏愛魯賓斯坦,總覺得相較之下,阿胥肯納吉的演繹較為粗糙油膩,也有人覺得阿氏的演奏較有人情味,我想,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囉。

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Op. posth. 66 《幻想即興曲》:我的童年搖籃曲之一,一聽見這首曲子,腦中立刻浮現老家掛著蚊帳的大床、昏黃的客廳,和令人昏昏欲睡的炎熱午後,伴隨著阿嬤幫我擦的萬金油香味,和媽媽說故事的聲音,啊,還有我的鴨娃娃。

Barcarolle for piano in F sharp major, Op. 60, B. 158 《船歌》:幾乎是我最喜歡的曲子,「豐富多彩、繽紛亮麗」之類的形容詞,還不足以形容這首曲子的旋律美感,我幾乎以為,這是蕭邦樂曲中色彩感最強烈的一首,拉赫曼尼諾夫的船歌與之相比,就顯得暗影幢幢了,在這首曲子裡,音符絢麗精緻又光輝燦爛,開闊的感覺令人想起泰納筆下的威尼斯之多彩嬌豔,以音樂史家的講法,這首曲子「比華格納更早使用了華格納式的和弦」,哎呀,難怪我這麼喜歡,不過,據傳毒菇蕭和大魔神互相看不順眼?

Nocturne in C-sharp minor, Op. 27 《夜曲第7首》:一開始似乎是無邊的憂鬱,沉滯的冷風呼嘯,不見星星的夜空暗雲低垂,演奏至中段忽地豁然開朗,樂聲如同浪潮,一波波撞擊著心的海岸,最初是激昂的,接著那憂傷慢慢褪去,終歸平靜,彷彿雲開霧散,我近來很喜歡聽這首。

許多人推崇蕭邦的前奏曲 ,說真的,我不是不喜歡,但...每次聽過以後都會情緒激動,然後就失眠了...現在還不太敢輕易嘗試,我沒有那個「睡不著」的本錢呀。

蕭邦所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資源分享頁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