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不過,畢竟是大師的代表作,就拿來當刊頭圖片吧。圖片來源:維基百科鐵達尼號1997年電影 |
作曲家詹姆斯霍納幾天前因為飛航意外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這消息來得簡直措手不及。
雖說,其實他的音樂在過往不算是我的菜,總覺得豪壯有餘而細膩不足,雖然總有著好聽又流暢的主旋律。大學的時候曾經開玩笑地稱呼他是「美國三粗」,用來涵蓋我覺得作曲氣勢龐大恢弘卻有些粗糙缺乏層次的曲風,那個時候被我貼標籤的還有漢斯季默跟約翰威廉斯。偏偏這三位作曲家都非常有名,不但產量大,粉絲也多,我敢說,上博客來「電影原聲帶」區查詢的時候,電影原聲帶有眾多都是出自他們三人之手,更好笑的是,明明說人家是「三粗」,原聲帶倒也買了一大堆,真不知道在想什麼。其實現在聽起來,詹姆斯霍納或是約翰威廉斯的音樂都還有其細膩之處,最粗線條的應該是漢斯季默啦......
霍納的作品很多,而且名作也不少,比方說《光榮戰役》、《美國鼠譚》、《歷險小恐龍》、《長路將盡》、《阿凡達》......我自己很喜歡《美國鼠譚》和《歷險小恐龍》,有些片段簡直寫得晶瑩剔透、感人至深,光是聽著音樂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不過,我想大眾最熟悉的,應該是1997年威震八方的《鐵達尼號》了吧,這部著名電影獲得了11座奧斯卡金像獎,其中包含最佳原創配樂和最佳電影歌曲,詹姆斯霍納於是變成聲名赫赫的電影音樂作曲家。雖然個人並不覺得鐵達尼號是他最好的作品(我會封他作「三粗」很大一部分是這部電影配樂的原故),不過認真聽來,他的確是個厲害的作曲家,一張一個多小時的配樂中濃縮了古典交響樂、新世紀音樂、電子音效和人聲,運用得信手拈來,毫不勉強,也的確有著強烈的戲劇效果,能將這麼多種元素同時運用而不突兀,讓聽者聽得暢快,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功力了吧。
不過,霍納的事蹟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並不是鐵達尼號,而是2004年的《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當時原聲帶的專輯說明是這樣寫的:由於電影公司高層不滿意原配樂加布里亞德 (Gabriel Yared)的曲子,於是在電影上映前三週將他的配樂撤下,緊急換由霍納上陣,於是霍納在不到三個禮拜的時間寫出規模宏大的背景音樂(包含演奏、錄音),如果是小品溫馨文藝路線,三個禮拜也許算是可以勉強為之,不過木馬屠城記可是所謂的「史詩級大片」,當下深刻覺得這個作曲家真是不簡單。雖然以曲風論,我向來是比較喜歡加布里亞德,不過能在三週不到的時間趕出作品來的霍納,也真可謂傳奇人物了。創作力這麼豐沛旺盛,手腳又快,也無怪他的作品總是占據著「電影原聲帶」類別中的廣大疆域。
── 雖然我這裡還是要放個馬後炮,實際上聽過兩個版本的原聲帶,我還是比較呷意加布里亞德的版本,霍納老兄的作品......怎麼聽就是有種粗糙的感覺,有些地方很像將他自己從前作品拼貼起來的的大雜燴,不知是否為準備時間不及所致。亞德的音樂裡,影像感和氛圍感都非常強烈,真可謂懾人心魄,大大改變我對亞德的印象。原本我一直以為亞德只會作像《英倫情人》這樣文藝抒情的曲風,沒想到他也有這般壯闊豪邁的時刻。聽說當初是因為製片公司因為嫌棄亞德的音樂「太老氣」而換下他,實在很想問問製片公司:你們在想什麼呀?──
底下,來放上我自己最喜歡的霍納的傑作吧。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
推薦曲目: An American Tail - Main Title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
推薦曲目:The Land Before Time - End Credits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
推薦曲目:Legends of the Fall - The Ludlows
不過,就在近年來覺得霍納的作曲風格已經逐漸走入千曲一腔、了無新意時,昨天卻又偶然發現了這個: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
推薦曲目:James Horner - Pas De Deux (Double Concert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