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驚聞瓦羅托夫斯基過世的消息。
狄米特里‧瓦羅托夫斯基(Dmitri Hvorostovsky,好啦,我知道現在應該比較多人叫他「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他真是個很好的男中音,歌聲明亮又渾厚,中氣十足,在舞台上總是虎虎生風,有人形容他專注演唱時的神情充滿力量,簡直像拳擊選手一般,是故我怎麼樣都沒辦法把他和「重病」聯想在一起。他的聲音和形象非常男性化(熱愛他的觀眾叫他「西伯利亞之虎」,而1962年生的他真的是屬虎的,果然老虎啊),對於少女時代的我來說有點太生猛,光是聽著就倍感壓力,很難消受,影像就更不用說了,私底下幫他取了個渾名叫「鮪魚螃蟹先生」,他和「老對手」特菲爾(Bryn Terfel),其實我一直比較喜歡特菲爾,即便如此,細想起來我買的第一塊男中音演唱的CD就是他,那塊CD現在還靜靜地躺在老家房間的櫃底,我記得叫《新娘花》。雖說難以消受,但其實聆聽的次數還不少。
知道他罹病的訊息是在前年中旬,看到「腦腫瘤」、「腦癌」這種詞彙實在嚇人,臉書上說他會暫停演出,社群上的友人說「期待他早日康復」,我也這麼認為......現在醫療科技這麼進步,他應該會沒事的吧?卡列拉斯當年也是被診斷罹癌,那已經是快30年前的事,但是看起來是有點脆弱的卡列拉斯康復了,雖然已屆七十高齡,聲音還是那麼的迷人,去年還舉辦巡迴演唱會......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啊啊,多麼可惜。年初找教學資料時,找到瓦氏2016年五月的演出影像,看起來消瘦了點,但一如往常般神彩奕奕,聲如宏鐘,表現甚至比2015年時還要好,讓我過度樂觀地以為,他應該是會好起來的。
點這裡聽歌:很好聽的卡秋莎
但今年五月他在大都會歌劇院露面,演唱《弄臣》,走路時一拐一拐的步態不若以往剛健有力,到了六月,模樣實在令人不忍卒睹,突然間老態龍鐘(先說他才55歲而已,很多歐吉桑到這年紀了還是帥帥的),看到他努力維持平衡,盡力撐出以往表演的風采,看著都擔心他會摔倒在台上,讓人很難受。
點這裡聽歌:2017年5月7日在大都會歌劇院50周年紀念音樂會
點這裡聽歌:六月份的影像
再接下來,就是昨天的消息了,惡疾,真是惡疾啊。網路上一片哀悼,這麼位正值壯年的優秀歌唱家就這樣殞落,雖然並不是他的鐵粉,想到以後再也看不到他的演出,好像突然間少了某種顏色,悵然若失,連烏鴉妹都說:「雖然沒有很愛瓦羅托夫斯基,但是想到這個世界從此失去他,還是很讓人傷心。」
這位歌唱家的角色很多樣,悲劇角色尤其引人注目,或者可以這麼說,除了莫札特、羅西尼或雷哈爾類別的幾些喜劇以外,男中音大半都悲情,總是演陷害男主角的壞蛋、失戀的二枚目、氣急敗壞的女主角哥哥,要不就是可憐的老爹,而他將這些角色詮釋得相當好。但我最欣賞的,還是他唱自己祖家的俄文歌曲,那種濃烈、暗鬱又低迴的哀戚氣氛,由他唱起來特別到位。今早趁空檔挖了他1989年參加卡地夫音樂大賽的影像,那個到現在仍被愛好者津津樂道的、他與威爾斯男中音特菲爾的「冠亞軍大對決」,如今特菲爾也是一號人物,那時兩人都才二十開外,多麼年輕靦腆,跟今日的巨星架勢大大不同,無比青春洋溢,可嘆斯人已去,特菲爾的臉書今天也為曾經的對手哀悼,彼時對照今日,恍若隔世。
點這裡聽歌:1989年卡地夫音樂大賽,瓦羅托斯基部分
點這裡聽歌:1989年卡地夫音樂大賽,特菲爾部分
昨天(對照臺灣時間是今天凌晨)大都會歌劇院特地發了他當年演出尤金‧奧涅金的影像,這是他最富盛名的角色,我記得這部錄影的幕間解說人還是巴瑞辛尼可夫呢,很絕妙的搭配。我其實比較常看奧涅金的芭蕾,歌劇版的收尾和芭蕾正好是個對比,我想,兩者都看過以後,會有更深刻強烈的體悟,還有,以歌劇影像來說,瓦羅托夫斯基的確是個好看、又擅演的奧涅金。
點這裡聽歌:結尾,我開始認真地考慮買這版DVD。
我想讓我真正開始喜歡他、並且欣賞他的演出,是從這首歌開始的。他和德國男高音考夫曼(Jonas Kaufmann)連袂演唱的採珠者。他和考夫曼都是聲音沉厚集中、音量大的類型,相對咬字就像含滷蛋一樣,討論串有人形容「簡直像兩個男中音在唱歌」,我起先都笑稱這是「滷蛋二重唱」,但是整首聽完,他們歌聲中的感情,是多麼真誠啊。
點這裡聽歌:在這聖殿中(Au fond du temple saint)
覺得音色太重可以聽另一組人馬,阿藍尼亞和特菲爾合唱的版本,音色很不一樣,但是「好聽」是一樣的。
點這裡聽歌:在這聖殿中(Au fond du temple saint)
縱然不是鐵粉,但我想,我會懷念這位傑出的聲樂家。
※2017年11月26日補述:斯洛伐克女高音露琪雅‧波普(Lucia Popp)也是因腦癌過世,過世的時候才54歲。波普是非常好的魯莎卡,也是極出色的莫札特演繹人,她的粉絲們當時應該也很震驚吧。1993年的網路媒體還沒有現在發達,當時我還是個臭小鬼,懵懂無知,波普是事情是我成年後才在唱片封套上看到的。遙遠的大學年代,我喜歡的聲樂家大半都七老八十,太年輕的我還看不太起。隨著年齡見長,當老一輩聲樂家接連逝去的時候,我也當作是生命的必然,但今年經歷的狀況讓我實在覺得:就算是生命的必然,在心理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發生,都是突然。我對瓦羅托夫斯基的消息會覺得震驚或悵然,或許,也跟今年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吧。
點這裡聽歌:很好聽的卡秋莎
但今年五月他在大都會歌劇院露面,演唱《弄臣》,走路時一拐一拐的步態不若以往剛健有力,到了六月,模樣實在令人不忍卒睹,突然間老態龍鐘(先說他才55歲而已,很多歐吉桑到這年紀了還是帥帥的),看到他努力維持平衡,盡力撐出以往表演的風采,看著都擔心他會摔倒在台上,讓人很難受。
點這裡聽歌:2017年5月7日在大都會歌劇院50周年紀念音樂會
點這裡聽歌:六月份的影像
再接下來,就是昨天的消息了,惡疾,真是惡疾啊。網路上一片哀悼,這麼位正值壯年的優秀歌唱家就這樣殞落,雖然並不是他的鐵粉,想到以後再也看不到他的演出,好像突然間少了某種顏色,悵然若失,連烏鴉妹都說:「雖然沒有很愛瓦羅托夫斯基,但是想到這個世界從此失去他,還是很讓人傷心。」
這位歌唱家的角色很多樣,悲劇角色尤其引人注目,或者可以這麼說,除了莫札特、羅西尼或雷哈爾類別的幾些喜劇以外,男中音大半都悲情,總是演陷害男主角的壞蛋、失戀的二枚目、氣急敗壞的女主角哥哥,要不就是可憐的老爹,而他將這些角色詮釋得相當好。但我最欣賞的,還是他唱自己祖家的俄文歌曲,那種濃烈、暗鬱又低迴的哀戚氣氛,由他唱起來特別到位。今早趁空檔挖了他1989年參加卡地夫音樂大賽的影像,那個到現在仍被愛好者津津樂道的、他與威爾斯男中音特菲爾的「冠亞軍大對決」,如今特菲爾也是一號人物,那時兩人都才二十開外,多麼年輕靦腆,跟今日的巨星架勢大大不同,無比青春洋溢,可嘆斯人已去,特菲爾的臉書今天也為曾經的對手哀悼,彼時對照今日,恍若隔世。
點這裡聽歌:1989年卡地夫音樂大賽,瓦羅托斯基部分
點這裡聽歌:1989年卡地夫音樂大賽,特菲爾部分
=======================================================
昨天(對照臺灣時間是今天凌晨)大都會歌劇院特地發了他當年演出尤金‧奧涅金的影像,這是他最富盛名的角色,我記得這部錄影的幕間解說人還是巴瑞辛尼可夫呢,很絕妙的搭配。我其實比較常看奧涅金的芭蕾,歌劇版的收尾和芭蕾正好是個對比,我想,兩者都看過以後,會有更深刻強烈的體悟,還有,以歌劇影像來說,瓦羅托夫斯基的確是個好看、又擅演的奧涅金。
點這裡聽歌:結尾,我開始認真地考慮買這版DVD。
我想讓我真正開始喜歡他、並且欣賞他的演出,是從這首歌開始的。他和德國男高音考夫曼(Jonas Kaufmann)連袂演唱的採珠者。他和考夫曼都是聲音沉厚集中、音量大的類型,相對咬字就像含滷蛋一樣,討論串有人形容「簡直像兩個男中音在唱歌」,我起先都笑稱這是「滷蛋二重唱」,但是整首聽完,他們歌聲中的感情,是多麼真誠啊。
點這裡聽歌:在這聖殿中(Au fond du temple saint)
覺得音色太重可以聽另一組人馬,阿藍尼亞和特菲爾合唱的版本,音色很不一樣,但是「好聽」是一樣的。
點這裡聽歌:在這聖殿中(Au fond du temple saint)
縱然不是鐵粉,但我想,我會懷念這位傑出的聲樂家。
※2017年11月26日補述:斯洛伐克女高音露琪雅‧波普(Lucia Popp)也是因腦癌過世,過世的時候才54歲。波普是非常好的魯莎卡,也是極出色的莫札特演繹人,她的粉絲們當時應該也很震驚吧。1993年的網路媒體還沒有現在發達,當時我還是個臭小鬼,懵懂無知,波普是事情是我成年後才在唱片封套上看到的。遙遠的大學年代,我喜歡的聲樂家大半都七老八十,太年輕的我還看不太起。隨著年齡見長,當老一輩聲樂家接連逝去的時候,我也當作是生命的必然,但今年經歷的狀況讓我實在覺得:就算是生命的必然,在心理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發生,都是突然。我對瓦羅托夫斯基的消息會覺得震驚或悵然,或許,也跟今年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