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Jack et la mécanique du coeur


我在西行的飛機上看到這部卡通影片,回程東行的路上又看了一次,是一部充滿悸動卻憂傷的故事,憂傷而美麗。

中文似乎翻譯成「傑克與時鐘心」(也有人翻成「心之動力學」,我覺得這個譯名翻得也不錯),這部卡通長片是有原著小說的,而且已經有中文版上市,是皇冠出版的,有興趣可以看這裡:機械心
在某些設定上,會讓我聯想起另一部著名的法國電影:由奧黛莉朵杜主演的《愛蜜莉》。男主角傑克和愛蜜莉一樣患有心臟病,成長於封閉的環境,愛蜜莉因為心臟病之故在家就學,傑克同樣也有顆脆弱的心,而且是改裝過的人工心臟(心律調節器?),因此養母不允許他任意外出。身體條件限制了他感受與表達情感的方式,或許,這可以解釋他對女主角愛卡夏何以那麼痴心追逐,猶如一把熾熱的火焰在胸中悶燒,幾乎無處宣洩,伴隨著這份無法回頭的激情、嫉妒與憤懣,將故事駛向幾無翻盤餘地的窮途。傑克的養母女巫瑪德蓮(實際上是19世紀末的無照女密醫?)在為他裝上那顆代替原本心臟的時鐘心時,曾告誡過他:「不可碰時鐘的指針、不可發怒、不可身陷愛河。」否則,他的時鐘心會無法承受......時時被告誡著用理智控制自己、別為感情左右的我們,是否會覺得似曾相識?童稚的坦率和表達情感的真摯,是否就在這理性中的格局逐漸麻痺凋零?我不知道,其實也不太懂,甚至壓根不想去懂,但即便如此,仍抗拒不了自己的心去探索、去感受,所謂愛情降臨約莫就像如此吧?

我很喜歡這個畫面,回憶著初戀的愛卡夏無比心醉神迷地飛上了天空,醋勁大發的傑克不安地捉住她的腳踝,要她別在胡思亂想了,即便她描述的對象正是傑克本人......描述他的嫉妒與不安十分傳神,這是怎麼想出來的呀?

不過,一開始吸引我去看的還是精緻無比的動畫影像,就像翻閱一本大型的插畫童書一般。這部動畫的人物原始造型和場景設定是著名插畫家Nicoletta Ceccoli,她的畫風甜美瑰麗,帶有幾絲奇詭乖張的夢幻氣氛,我很喜歡她的作品,也收藏了幾本她的畫冊。初次看到的時候著實充滿驚喜,因為那種特殊的 人物形象、飄浮在空中的建築物、變形的人體、如同展開的立體書般的場景,一看就知道是Ceccoli的風格,真沒料想能看見她筆下的可愛人物「動起來」。 一如原著小說裡描述的、像瓷娃娃一般的傑克的生母,貌似童稚純真卻洋溢著性感風情的愛卡夏,垂垂老矣仍依舊美麗的瑪德蓮,甚至脆弱易感像是永遠長不大的男 主角傑克,都染上了Ceccoli作品中的魔性情調,在故事發展得情慾漫流之際,仍保有清透乾淨的明徹線條。希望中文版DVD能早日在臺灣上市,而且最好 是法文的原聲配音,英法雙聲道我都聽過,感覺還是法文的音韻對味,能夠表達作品中更深層的氣質(說到這,不得不說另一部也很受歡迎的法國卡通巴黎魅影,不 知為什麼,DVD出到臺灣只剩下英文和中文的配音,我對中文配音的生硬和尷尬自然很感冒,英文發音也好不到哪去,明明是發生在巴黎的故事,一聽到主角講英文,情調整個就像走氣的香檳一樣不對勁,每次聽著影片裡的人物說話時,都要努力腦練:歌劇魅影也是用英文演唱的,故事背景也是發生在巴黎這之類的.....)。最難能可貴的,我想,很難得可以聽到小說原作者自己譜曲、演唱兼配音的動畫作品,片中牽動情緒的配樂也是一絕,強烈建議閱讀小說的時候也把音樂開著一起聽喔。在底下推薦我喜歡的幾首插曲:

 Jack et la Mécanique du Cœur
主題曲是一定要的,這首曲子乍聽之下活潑愉快,可是多聽幾次卻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感傷氣息,短短的三分半鐘似乎濃縮了劇中人的徬徨、企盼,與最後降臨的哀愁,無論追尋的愛是什麼,一旦決心投入,幾乎是用盡生命的全副氣力來推動與進行,其中的歡欣與苦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或許,投入的感情愈深,受到的砥礪與試煉也愈多吧。在歌曲裡擔任旁白的梅里葉──傑克的好朋友,應該就是脫胎自法國電影先驅Georges Méliès吧,走馬畫筒和影像的結合相當耐人尋味,彷彿這位電影史上著名的人物也參與了這部影片的製作呢。

La Flamme À Lunette
All I See Are Stars  (La flamme à lunettes的英語演唱版)
初墜愛河的情歌也是非常動人的,心臟無力的傑克、弱視得幾乎難辨前後左右的愛卡夏,基本上都是帶有某部分殘缺的人。瑪德蓮說,是手搖風琴的機械聲與傑克的機械心臟產生了共鳴,或者,那是兩個茫然失措的靈魂產生的共鳴?被保護得太週到的傑克、失怙無依寧可拿下眼鏡也不願看清周圍的愛卡夏,也許都是活在自己夢中的人,虛無縹緲但執著堅定的夢境,因為是夢境,因此不著邊際也屬正常,愈來愈大的手搖風琴、定格彷彿木偶般的路人,看似兩小無猜的戀人卻唱著露骨的歌詞,初看到的時候,對於故事中設定的10歲稚齡,如此情竇早開還真是有點嚇人。不過,若平日留心聆聽10歲的孩子們對愛情的想像,經常也大膽得令人吃驚。有時自己也會疑惑,是坦白地將心中的妄想說出,還是在表面上教條式地裝乖,何者才符合「純真」的定義?不過,撇開年齡設定的問題,這首歌的性感氣味確實非常濃厚,連帶讓聽者的心也開始蠢蠢欲動,若有似無的調情嬉笑、無意之間的碰撞、深情又畏怯的四目相對,直到傑克自己再也承受不住暈倒為止。畫面用了許多具象又富有想像力的描述,比方說用手推車運房子的人、緊張得心口直冒煙、被轉盤勾住還跟著一起「轉動」的女孩、高興的時候真的會「心花朵朵開」、驚懼時整個人會像被荊棘包圍......細看可看到許多有趣的圖像元素。傑克成長的地方是在蘇格蘭的愛丁堡,這樣看來,他和女主角「講英語」好像也沒什麼不對啦......英文版的歌曲也很順耳好聽,不過,說英文的時候,角色的口氣都變得太馴良了,又不可能讓他們像梅莉達公主那樣講話(氣氛更奇怪),畢竟原作是法國人,法文版比較能突顯那種淘氣挑逗的韻味,歌聲也更有磁性,每個吐氣和咬字都好像有特別的意義,總之,兩個版本都聽聽看吧......
這裡有中文翻譯字幕的影像喔: 機械心/心之動力學(中文字幕)

Hamac Of Clouds
這首真的就是用英語演唱的了......法語口音有點重,不過仍然不減美感,聽得出歌手投注了很深的感情。影片到最末,愛卡夏戴上了「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可笑」的眼鏡,只為了認真尋找他(似乎第一次在畫面裡戴那麼久),傑克拋掉了他時鐘心的鑰匙,賭命似地,終於吻了自己心愛的女孩。當愛得以實現,當下是生是死,又有什麼太大的差別?現實的考驗、情敵、身體的侷限、生命中未解的謎題,也許都可以在此刻拋下,於是傑克放開了靜止的愛卡夏,轉身踩著雪花,朝天空攀去。《冰雪奇緣》裡邊,艾莎女王因為感受到了確實的愛,因此解開了自己永凍的咒語,但一出生心臟就被冰凍的傑克並無福享受這些奇蹟,一如所有的凡人一樣,得在無盡地碰撞之中為自己尋得解脫的道路,或者,去尋得領悟。又或者,永遠不要領悟,就可以不斷享受這糾纏之後的每一分狂喜與悲傷?只為了這轉瞬而逝的朦朧光茫?我想到徐志摩的《偶然》,裡頭說:「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青春的幻影、不切實際的渴望、失落的愛,就算是椎心之痛也是甜蜜的折磨?

偶然
既然說到偶然,我就在這裡也放上來吧。陳秋霞的版本似乎比較有名,不過我更喜歡三零年代的李惟寧版,那種深沉但寧靜的憂傷,國中時參加合唱比賽就是用李惟寧的版本,同學都比較喜歡陳秋霞那首,常趁休息的時候「偷唱」,不過,即便是過了這麼久,我仍然偏愛著這個古老的初期版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