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德溫得萊希斯

令人無奈的...飛機雲。圖片是我從YouTube的預告片裡擷取下來的。

戰間期是個很迷人的年代,殘酷、苦難、矛盾,動亂、頹廢、淫靡、進步、現代,充滿了煙塵與光輝,既令人膽寒又教人著迷,各地都有不同的故事在上演,我自然是樂於觀賞那個時代的故事。

雖然不是宮崎駿的粉絲,不過,他的卡通我也看了不少,還自助旅行去過三鷹美術館哩。他傳言中的告別之作《風起》,雖然在上映時引起諸多爭議,不過,卻是我難得非常有興致想去好好看一次的作品,當我在誠品書局看著沒有聲音的預告片畫面的時候,心中很是感動,忍不住慶幸:難得吉卜力動畫繼《螢蟲輓歌》後終於出了部有現實感與歷史感的大作,我一定會去買DVD來收藏,努力忍耐著我不喜歡的「吉卜力式」畫面美學,耐著性子把這部影片看完......說不定我看完影片會重新喜歡宮崎駿呢。 

那天在找資料的時候,偶然又連帶翻到了《風起》,心想,我好久沒有留意動畫消息了,預定要買的DVD也一直沒去關心,聽說最近有降價促銷?真好,晚上就去光南走一趟吧。乘著電腦還開著,我高興地上YouTube先睹為快,心想,我還從沒看過有聲音的預告片呢。當預告片影像出現,我聽到配音的庵野秀明好聽的聲音像朗誦一般地說道:「誰看過風?我和你都不曾看過......」時,我真是感動到全身起雞皮疙瘩,恍若被戰前明治、大正年間的文化氛圍包圍,心神隨之飛揚,畫面帶到男主角手拿紙飛機,將它射向天空,剔透的鋼琴聲適時響起,一股哀愁的詩意瞬間湧現......接著,在約莫32秒處,出現了電子琴的聲音,36秒處,爵士鼓恰恰的聲音響了起來,節奏是我非常、非常熟悉的「澎、恰,澎澎、恰」的打法,溫柔的女聲,配上火車的影像,時代瞬間從二、三零年代暴進到七零年代,怎麼、怎麼聽起來好像我小時後的電視連續劇的感覺啊!那種輕浮泡泡歌的油味一股子全冒了出來,那是什麼─木匠兄妹風格?好好的史詩片變成鄉村文藝電影,和畫面上驚心動魄的關東大地震一點也不搭軋,音樂和畫面銜接不上,我看得真是痛苦極了,旁邊的字幕還特別介紹,這首主題曲是荒井由實的《飛機雲》......去google了一下,果真《飛機雲》是1973年時出品的創作,由於歌詞切中了影片的內容,因此獲得製作們的青睞使用......


只要氣氛夠好,我對影片的片頭片尾曲要如何運用,我是不太介意的,可是,既然已經要把曲子用在預告片上、既然影片考究地為了切合時代而採用單聲道錄音,為什麼不把主題曲作得更符合時代些?宮崎駿既然已經要求久石讓製作配樂時,要「減少管弦樂演奏、偏向小品風格」,並且運用了手風琴、吉它、巴拉萊卡等民俗樂器,那為什麼還讓七零年代風格如此強烈的主題曲大剌剌地出現在預告片上啊?戰前的昭和初期有「電子琴」嗎?為什麼不稍加潤飾一下,稍加潤飾一下就好,維持主旋律與歌詞,只需要改變配器,情境就會大大不同,電影畢竟是第八藝術,是具有強烈的整體感的...流行歌手椎名林檎都能將自己的《席德與白日夢》(シドと白昼夢)從搖滾版改成爵士版的了,對於一個擁有製作團隊的動畫公司來說,這樣是非常艱難的事嗎?還是,這只是我個人嚴重的龜毛,挑剔這種小地方,崇拜著宮崎駿的觀眾們是不會察覺到的......看著YouTube下的與音樂相關的留言幾乎一致是「主題曲好感人喔」、「好好聽喔」,我不禁疑惑:我的耳朵壞了嗎?為什麼我覺得這首歌用在電影上是那麼地不入流?

大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1958年製作《賓漢》時,因為這是一部和聖經相關的電影,因此他很屬意一首十六世紀的耶誕頌歌,並且要將它運用進電影裡,可是為電影配樂的米克洛斯‧羅札(Miklós Rózsa)卻告訴他:「《賓漢》是發生在西元記年前後的故事,不能用時代氣氛明顯的十六世紀音樂,否則電影會被音樂侷限。」於是米克洛斯‧羅札創造了氣勢雄渾的配樂,恍若羅馬帝國風情再現,就如同威爾第藉由《阿依達》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埃及風情一般。我無意比較孰優孰劣,但是,格局常常顯現在這些不經意的小地方啊。

P.S.關於這個文章的標題和分類......這不是影評,也不是樂評,頂多就是抱怨,於是,我把它分到抱怨類目去了。至於標題嘛,抱怨總讓人有不倫不類的感受,所以,這是我照《風起》的英文發音翻過來的,也算是不倫不類的一種。至於DVD我到底買了沒?我可以老實地告訴看這篇文章的你:沒有。那個片尾音樂讓我無福消受,於是我那天買的是迪士尼的《貓兒歷險記》。

2015年4月21日補述:其實久石讓為《風起》所作的樂曲相當好聽感人,聞之令人心緒震動,而且搭配畫面更不突兀。好吧,我想我是古板的人,但是,與其引用一首氣氛不搭軋的七零年代流行歌,為什麼不直接使用作曲家為動畫量身訂作的曲子呢?
影片連結: 久石讓 鋼琴與指揮《風起》

歡迎看看預告片,看到感人的影像,你可以責怪我既龜毛又愛找麻煩。


但是,來聽聽看李香蘭在1940年唱的歌吧,李氏的歌曲應該相當具有代表性, 再往前追溯回1930年代的國民歌曲、1920年代─比方說《紅蜻蜓》、《晚霞》這樣的歌謠,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那時候的旋律風格、演唱方式與配器運用,保證不是《飛機雲》的情調。

沒有留言: